close

2018-02-23 23.08.26 1721161875633475566_6325428590.jpg

91.《安妮霍爾》∝ Annie Hall(1977 美國 伍迪·艾倫 Woody Allen)#ShamelessCinema #NTUA150 -82 #SHURTF100 -82
★1978 第50屆 奧斯卡金像奬 最佳影片
★1978 第50屆 奧斯卡金像奬 最佳導演
★1978 第50屆 奧斯卡金像奬 最佳原著劇本 伍迪·艾倫、Marshall Brickman
★1978 第50屆 奧斯卡金像奬 最佳女主角 黛安·基頓 Diane Keaton

黃同學評比★★★★★★
I
《安妮霍爾》就是一部看得很舒服的片,他很前衛,但你不會出戲,因為他到位。你不會感覺電影裡的角色與你面對說話而困擾,也不會因角色隨意與路人對話而詫異,你會樂在其中,因為這就是電影應有的樣子,創造一個歡迎你的世界,說想說的話,做想做的事,一點也不覺得奇怪。
II
「因為現實的限制與阻礙太多了,所以我們需要影像,需要電影,以給我們一個完美。」伍迪艾倫打破第四面牆、分割畫面對話、動畫結合……透過諸多的電影技法敘事,我領悟到電影根本無關技法,我在《安妮霍爾》中完全感覺不到「技法」的存在。我總是有些反感,當有人說某部電影的技法很六,你一定要看看,但其實黃同學自己也常跟他人如此溝通,證實我們還是被技法吸引,至少屏蔽了。「電影就是技法」我完全同意,以至於除了攝製實務外,我們似乎無需再探討技巧。我知道許多技術控,一點也不在乎電影,因為他們信仰所謂的大神,就是明白越多技巧的操縱。我曾問人是否懂燈光,他告訴我給他Sample他就可以打出一樣的,我就開始憂心。我敢說技術控絕對就是影像世界的毒瘤,但我們又害怕技術不如人,因為這是最具體可見的評判標準,我情願我的燈光與攝影連腳架跟攝影機都不會開,但我希望我們腦袋充滿畫面、想像與思考,剩下的就交給那些技術控吧!我不喜歡有人說這些技法都是基本,我不是同意,只是當我看到大家丟了裡子只剩表……這是無奈;所以,我特別不喜歡所謂翹課跟片的朋友們,我不明白他們為何要捨棄最好的,搶拿那個隨時要被淘汰的,不愛讀書、不愛看電影,又不上電影史與電影理論,再怨嘆學校沒能授與拍片的知識,雖然學校的教育資源真是令人遺憾,但歷史與理論中蘊含,卻早已足夠我們拍一輩子電影。寫到這黃同學似乎太激進了,不該強加使命給每個電影人,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愛「電影」,愛「技術」並不可恥,可恥的是如黃同學這般肆意噴他人熱情之輩,但如果你自覺愛的是「電影」,卻正與「技術」糾纏得難分難捨,回頭是岸,兩者的平衡比例,你我其實都清楚。
III
《安妮霍爾》,讓我重新反思電影主題的選擇,對一個大時代中的大師來說,史詩、歷史級的雄偉主題,創造出的經典強度,往往成為一個時代的里程碑與標的,例如:教父、唐人街、悲情城市;而小情小愛、通俗家庭式的題材,則是小品電影或是帶狀劇集慣於描述的類型,當然也是不乏經典之作,但多數影視作品卻也淪為濫竽已矣;然而,Woody Allen依然選擇了愛情為題,愛情是所有戲中最能包含所有情感,且是最細膩、深層,最多面向的類型,可以完全見識到一個角色的完整性與演員的靈性。
IV
我本來想再對於《安妮霍爾》本身做更多陳述,然而他就是很精彩得說了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,我喜歡男女主角的神經質,我喜歡他設計精密、有趣、諷刺的對白,我喜歡他跨時空的對話,我特別喜歡兩人初見在天臺上,聊著無聊的攝影藝術,然而字幕卻是角色真實內心的OS,結合得耐人尋味。本片太多有趣、驚艷之處了,我常覺得需要暫停畫面,好讓我仔細玩味,難怪我們那麼喜歡電影。
V
看了年份嚇壞,1977的電影宛如21世紀的現代感,看來電影真的是以極速退化殆盡中。

#安妮霍爾 #AnnieHall
#伍迪艾倫 #WoodyAllen
#黛安基頓 #DianeKeaton
#奧斯卡 #AcademyAwards #Oscars #最佳影片 #BestPicture #最佳導演 #BestDirecting #最佳原著劇本 #BestOriginalScreenplay #最佳女主角 #BestActress

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ilenceMontage/
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ilencemontage/

@SilenceMontage #SilenceMontage

arrow
arrow

    黃同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